央视网消息: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制约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截至2017年末,我国小微企业法人约有2800万户,个体工商户大约6200万户,中小微企业占整体市场比重超过90%。央行这次定向降准瞄准了市场化、法制化债转股和小微企业融资,将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资金难题,那么,小微企业对此怎么看呢?

  银行贷款只能满足四分之一的缺口 期望降准有更多受益

  陈翀在深圳经营着一家小型眼镜加工企业,平时的资金缺口在两三百万,他告诉记者,由于小企业的历史数据较短,也没有更多的抵押品,找国有资本行融资基本不可能,股份制银行对他们的态度也十分谨慎。一方面,急需资金完成订单,另一方面,客户没有更多耐心等他们融资。为了在严峻的竞争压力中生存,他们不得不求助于利息更高的民间借贷。

  陈翀告诉记者,去年11月份的时候,公司接到一个较大的订单,资金缺口达700万左右。陈翀去找股份制银行融资,谈了15天左右,以8.5%的年华利息批下了200多万的额度。剩下的缺口,他只能去找民间融资渠道,利息在15%左右。

  “为了争取这个订单,我们也只能这样执行。”深圳市乌钛眼镜有限公司CEO陈翀说到。

  陈翀告诉记者,即便是按照股份制银行8%—10%的融资利息,他们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更大的问题是银行对他们没有稳定的授信额度。目前,他们只有四分之一的资金需求可以通过银行完成。

  “这是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但是中国的小微企业特别多,资金需求的总量也特别多。而且也会遇到一些执行难、落地难的问题。因为小微企业的话,传统的银行风控没有专门针对小微银行的风控体系。”对于此次降准的资金能否让他们这些小微企业受益,陈翀在乐观的同时也表现出一些担忧。

  新型行业风控把握难 期待降准能有所惠及

  在深圳前海的一家跨境电商企业,财务总监郑朝晖正在研读央行降准的最新文件,和其他小微企业一样,他们也遇到了融资难的问题。去年找银行的贷款迟迟下不来,新的政策给他们带来了一线希望。

  深圳市优仓酷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郑朝晖说,2000亿这样子的对小微企业的流动贷款,还有一个就是5000个亿的对债转股,同时还撬动了社会资金的参与,其实我觉得这两大块对我们小微企业史非常好的,尤其像我们这种发展型的企业。

  相对于对小微企业的贷款,郑朝晖更希望银行能在债转股方面加大力度,尤其是对于科技型企业来说,通过债转股让银行的优质资源和社会的资源深度参与公司的运作,可以让企业得到更良性的发展。

  和陈翀一样,郑朝晖认为,目前的政策不太明确,是否能真正受益是她最担心的事情。

  其实对于我们小微企业是利好的,但是它对于哪些行业,其实是没有确定的。同时,我们在于银行贷款的时候其实也会碰到这样子的问题,对于一些新型的行业或者试点的行业,银行其实还是比较保守的。我希望此次对某些行业的风控点更开阔一点。

  银行:小微企业信息真实性难以判断

  平安银行相关负责人认为,此次的降准政策非常明确的释放了脱虚向实,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信号。平安银行也在积极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建立精准的预判和退出机制,将资金正确的引导到小微企业。

  平安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产品总监李蕾说,从银行的角度来讲,小微企业其实最大的风险就在于,我们没有办法去判断信息的真实性,银行目前这一套小企业的风险评判机制实际上是利用大数据、互联网这样的一些技术能够多维度去获取客户的真实的数据,包括外部的第三方的公信数据,以及内部的一些场景数据,从而去评判企业的真实的资金用途。

  • 来源: 互联网